归档时间:2017-09-01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绩效管理 > 领导言论

李友志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岳阳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05-23 浏览次数

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湖南省副省长、省财政厅厅长  李友志

2011111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刚才,长沙市和株洲市的同志分别作了经验介绍,既各有特色,又富有成效,听了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很值得学习推广。省直有关部门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充分证明,实行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在更广的范围、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 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省委、省政府已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管理系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财政工作实践中,体现执政为民、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为民理财,科学理财。既要合理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做大财政蛋糕,又要合理分配财富,切好财政蛋糕。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是人民的钱。如何花好这些钱,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也是政府必须考虑的。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看评价的对象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更好地用之于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同时,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预算安排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财政政策,规范预算管理,更加合理安排和分配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内容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公共支出管理本身,涵盖了整个政府管理的范畴。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政府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极大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绩效管理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这样地方、部门和单位申请预算时必须依据其职责,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准确计算达成目标所需的资金,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同时,绩效管理强调把公众作为顾客,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强化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强化对公共资源使用结果的关注,使政府行为变得更加务实、有效,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虽然这几年我们推进预算公开的步伐很快,但和社会各界的迫切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开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也与预算资金使用绩效难以评价和衡量有关。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解决并回应预算公开后可能面临的一些社会质疑问题。

  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需要。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是科学的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世界先进发达国家都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预算编制时产出和效益目标不够明确、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预算执行结束后缺乏科学问效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这不仅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甚至影响到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对此,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牢牢扭住预算绩效不动摇、不放松,确保这些支出真正用在民生上,用出水平,用出效益,既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将绩效评价从事后评价向事前、事中评价等“上中游”环节延伸,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编制模式,对财政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把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完善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资金分配源头上进行规范,管好财政资金支出的“闸门”,从而推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完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都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如何花好纳税人的钱,我们都负有重要的责任。公共财政资金不仅要取之于民,还要有效地用之于民。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还要让人民知道政府是怎样花钱的,花钱的效果如何,让人民真正满意和放心。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二、 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今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在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突出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要注重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有实行绩效目标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才能从事后评价提升到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这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和单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根本区别。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都应该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但要根据试点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推行绩效目标管理,要抓住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三个环节。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要根据本级政府编制预算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报送绩效目标。财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和本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预算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调整、修改;审核合格的,才能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财政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在批复单位预算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

  二要抓好绩效运行跟踪监控。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跟踪监控可以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尤其是预期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制约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绩效标准,落实支出责任,加快执行进度,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要突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原则上所有财政性资金,在预算执行结束后,都要对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初期,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社会公益性较强和公众关注度高的项目,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

  预算执行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和改进的目的。对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提交绩效评价报告,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提出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以部门为主体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财政部门还可以进行再评价。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关注度,以及上级要求和年度工作安排,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财政支出重点评价。

  四要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结果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方向。如果绩效评价结果不运用,或者运用不好,就失去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结果应用,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抓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关键在于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结果好的,予以表彰或继续支持;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未达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整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三是建立绩效问责机制。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权责机制。四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逐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倾听社会呼声,吸纳合理意见,不断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三、 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又是财政部的重大部署,更是我省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认真落实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程序规范、重点突出,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促进高效、节约使用财政资源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开创性工作,基于现实需要,触及体制机制,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给予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发端于财政部门,影响到社会各层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大家回去以后,要尽快向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汇报,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主动作为,搞好服务,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健全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与人事、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和预算单位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各预算单位要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是削弱部门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权限,而是赋予了部门更多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预算单位要树立绩效理念,健全管理制度,调整工作重点,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学习培训,尽快适应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

  2、建立体系,健全制度,夯实基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最近,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湖南省市州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好学习、培训,按要求落实到位。今后,还要从综合性规章制度、专项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等层面,建立健全绩效目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操作规程、中介机构行为规范、评价结果应用等制度,搭建起统一、完整、规范、有序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要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要制定《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在对市州工作先行考核的基础上,逐步扩充至对省级预算单位和省直管县市的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工作的开展。

  3、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积极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关于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充分吸纳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省财政经济工作实际,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和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这根主线,遵循全面部署、分步实施,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十二五”期末,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支出效益为目的,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按照上述思路,2011年,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年,重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整章建制,打好基础。2012年,开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在现有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从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管理入手,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并认真做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要和预算处、部门预算管理处认真衔接,每一个省直部门都要确定一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作为预算绩效管理试点项目,没有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单位原则上也要选取一个与本部门职能职责紧密相关、社会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项目或热点、重点项目进行试点。同时,还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心的重大或重点项目,以及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或重点民生项目,对2011年预算安排的部分科技、社会保障、教育、农业、交通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评价。关于这两项工作,省财政厅还要进行专门的部署和安排。2013年,所有项目资金都要实行预算绩效管理。2014年,开展部门基本支出和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2015年,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市州、县市区都要按照这一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

  4、健全队伍,抓好培训,提升能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创性工作,是财政管理的扩充,预算管理的延伸,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提升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能干事、能把事干好的队伍。

  一要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主体,理应健全机构,配强队伍。目前,省财政厅已经单设了绩效评价处,充实了人员。长沙市、株洲市、岳阳市、益阳市、郴州市,也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绩效评价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县级财政部门也设有专门的股室从事绩效评价工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职能职责必须明确,要尽可能设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机构暂有困难的,必须明确相关职能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培育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队伍。部门是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也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还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完整、准确负责,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负责,对财政资金能否发挥最大效益负责,理所当然要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预算单位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能职责,确定牵头部门,将有关业务处室的同志组织起来,开展工作。三是组建预算绩效管理专家队伍。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绩效目标体系建设与审核论证等方面,发挥其理论研究能力和话语权作用。要积极着手组建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库,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外脑和智囊团。四是组建预算绩效管理中介机构队伍。组织、吸纳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性强、整体业务水平高的优势,采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吸收其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或者委托其独立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要抓好培训工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现有人员队伍的水平还很难胜任,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要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选送深造,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打牢理论基础,熟悉基本技能,汲取成功经验,借鉴有效做法,快速充电,边干边学,学以致用,内强素质,外促工作,为尽快实现湖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大跨越提供智力支撑。

  三要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这些年来,我一直强调要确保“两个安全”,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确保财政干部、财务人员的政治生命安全。我们要继续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服务为民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要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促进财政财务科学化民主化决策。要增强服务意识,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预算绩效管理融入财政管理的全过程。

  同志们,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高效、责任政府的要求,按照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要求,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为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富民强省进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