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各方热盼小微企业减税新政落到实处

来源:岳阳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07-30 浏览次数

各方热盼小微企业减税新政落到实处



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消息一出,立刻成为这几天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一将惠及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各方在拍手称好的同时,也热切地盼望尽快落实并取得积极效果——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各界人士纷纷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长期呵护和培育,应加快建立健全扶持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新政是场及时雨

此次减税对小微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利好的关键不仅体现为减了多少税,更在于其代表的政策方向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面临转型升级困境的众多小微企业来说,少收税、多融资成为他们当下最为迫切的需求;约六成企业认为减税能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这次免征两税,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出台减税政策,有利于鼓励创业,更好地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不断扩大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对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的直接体现,但还需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为小微企业减负的长效机制,尤其要重视、努力减轻小微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税外负担,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

给小微企业减负,有利于稳定就业。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这次涉及600万户,看似减税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政策的辐射面很广。这项改革将给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不仅如此,小微企业还是创业的孵化器。这一政策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也为有意创业者提供明确的预期。刘尚希指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此次减税对小微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利好的关键不仅体现为减了多少税,更在于其体现的政策方向。他建议,未来应逐步扩大减税范围,加强减税力度,并通过简政放权、完善管理逐步减轻小微企业的非税负担。

减税力度再大些

税收应该抓大放小,对于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能否考虑逐步完全免除其在发展初期的一切税费

要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是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二是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三是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四是3年内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合同印花税等等。同时,要对小微企业3年内免收22项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认为,现在小微企业乃至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成本增加、税负过重等问题,极大地挤压了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急需国家出台放水养鱼的政策。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小微企业创业的前3年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期,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没能熬过这一阶段,因而他建议,未来可考虑逐步完全取消小微企业初创期的全部税费。

广东雅士利集团总裁张利钿建议,政府应放水养鱼,税收应该抓大放小,对于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应该免除其在发展初期的一切税费,帮助小企业成长为巨人

银鹏集团董事长翁一岚表示,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精心呵护和培育,对小微企业征税成本很高,税收额却没有多少,还不如免征让小微企业发展起来。

盼政策落到实处

对目前身处困境的小微企业来说,最期待的还是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措施,积极鼓励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但政策落实效果不佳,融资难和高税负成为当前小微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中小企业背负的另一座大山。国家工商总局上周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表示一般满意,而且超半数企业表示向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困难。

企业界普遍反映,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依然狭窄,融资成本很高,而且在融资环节存在许多隐形成本,常常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获得贷款。

对目前身处困境的小微企业来说,最期待的还是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些企业反映,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没有真正落实,出台政策轰轰烈烈,落实政策扭扭捏捏。此外,相关政策出台后还需要更细化的操作细则。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局长张文献表示,小微企业发展关系民生就业和社会稳定,政府应当积极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促进小企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应由过去主要关注小微企业数量增长和一般生存需要,转为更加注重其发展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增长

在热议减税的同时,专家和相关人士也就小微企业减负的更深层次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减负还要从根子上抓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提出,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小微企业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从政策供给层面看,要由过去主要关注小微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一般生存需要,转变为更加注重其发展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增长。

因而,要减少使用单一的直接面向企业的扶持和援助,充分利用以税收为代表的经济杠杆,引导小微企业向科技型、服务型加快转型。同时,还要加快建设覆盖广泛的、公益性的、综合性的小微企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经营平淡、成本上涨以及转型压力三大困境和压力前,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显得非常紧迫。他建议,政府和银行应放低门槛、提供支持,帮助小微企业转型。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且要多管齐下。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穆西安建议政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小微企业融资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力度。

从企业自身来说,小微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积累,提高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

(综合新华社和本报记者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