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注重 建设精细财政
刘美树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财政局坚持“四个注重”,着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取得一定成效。
注重文化引领,增强精细管理的自觉性
岳阳市财政局自2006年起提出并实施了以“做有品位的人、干有品质的事、打造品牌财政”为主题的财政管理活动,努力营造“人人激情干事、人人实现价值、人人力求进步”的氛围,以文化来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强化“人本管理”意识。相继开展了“财政改革年”、“财政管理年”、“财政质量效益年”、“财政攻坚克难年”4大主题年活动,将财政管理融入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使财政文化做到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将科学管理意识贯穿管理全过程,在预算编制上,牢牢把握“整合资源谋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在支持发展上,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在安排超收财力和结余财力上,注重科学统筹和合理安排,侧重支持县市区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精品管理”意识。全面推行“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细落实”的工作理念,努力促使财政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创新、由忙碌繁杂向规范有序、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
注重机制创新,促进精细管理的简约化
围绕“管理更加简约”,深化机制创新。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先预外、后预内”的编制模式和“阳光预算”,并出台关于加强市直部门预算管理的办法,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追加、预算监管等一系列制度,较好解决了过去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同时,将市直201家全额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集中支付体系,实行了收入直达国库,支出由国库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供应者。
围绕“管理更加惠民”,加快机制创新。建立惠农补贴资金“三位一体”发放模式,确保了惠农资金快捷、高效、足额发到农民手中。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方式,实行申报项目自下而上、集中审批的办法,科学分配资金,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湖区农民的共同生产费,并化解了全市积欠多年的5亿余元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围绕“管理更加公正”,推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和健全民主决策、高效执行、权力运行和监督的制度,使按制度和程序办事成为财政干部的一种习惯。
注重财政绩效,提升精细管理的满意度
规范收入管理。针对过去城区“互挖墙脚”、争税争利、分配格局混乱的情况,创新“同城同制、分税分成、属地征管、双保双赢”的城区财政管理新体制,推进了城区一体化发展。去年,岳阳市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完成71.1亿元,增长17.6%。
严格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出台厉行节约“十个严格”措施,从严控制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优化财政资金的预算、审核、支付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各类资金的财政监管、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近3年,全市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304个,审减投资4.53亿元,审减率达18.7%。
推进信息化管理。整合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相关业务系统,建设了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为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搭建了规范、安全、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
注重督导考核,强化精细管理的保障力
一是领导带头。局党组一班人坚持从细节抓起,注重发挥人格影响和示范效应。二是明确责任。一方面,进一步理顺职能职责,解决权力设置与运行中的制度性缺陷问题。另一方面,对岗位职责细化量化,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明确责任、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工作落实制度体系,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项项工作有着落”的责任氛围。三是定期对照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进行讲评,促使干部职工把精力集中到讲执行、抓落实上。四是严格奖惩,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参与、服从、创新管理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作者系岳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