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平江财政局长余雄:公共财政如何回归理性

来源:岳阳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12-24 浏览次数

中国财经报网 2013-12-24 09:03:15

湖南省平江县财政局局长 余雄

教育、农林水、社保、医卫、科技、文化、计划生育投入均需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政法经费要满足人平3.5万元……近年来,在各种重点支出的“绑架”之下,政府财力配置难以实现公平和可持续。2012年,平江县上述八类重点支出占年初预算的68%,单位正常运转经费受到挤压,有的甚至支付水电费都困难。

楼继伟部长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文中,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地区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事项”等新提法作了全面深刻的解读。作为一名基层财政人,在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之余,对公共财政理性回归、永续发展有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公共财政回归理性,厘清支出界限是前提。财政资金怎么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定位。假如政府投资失误,不仅会带来资源错配、产能过剩、债务上升等问题,财政也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公共服务方面亦如此。政府部门的事权增加了,首先想到的是扩充编制、添置资产、增加经费,不去考虑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结果财政包袱越背越重。因此,只有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推动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科学界定财政保障范围,才能避免财力资源配置失衡、低效率和难持续等问题。

优化支出结构是关键。应当肯定,各类法定支出针对的是社会薄弱领域和特殊困难群体,以前有不同程度的欠账,财政怎么支持都不为过。但是,如果有限的财力单纯向这些领域倾斜,其他领域如何保障?政府及其机构如何运转?这明显有悖于公共财政的目标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律。任何时候,财政要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不动摇,科学统筹财力。一方面,通过提升财政实力,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基本需求,保障重点领域的正常投入;另一方面,改变财政投入“独木难支”局面,建立社会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控制福利性补贴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提高支出效率是根本。实事求是讲,部分领域的问题不单纯是投入的问题,财政资金多头管理、重复低效、跑冒滴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和财政部决定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破题,为地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地方财政部门要抓住机遇,深化财政改革,把绩效理念和作法贯穿于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避免少数部门和单位片面追求事业发展投入,而忽视了花钱的责任和效率。

完善立法、引导舆论是保证。目前,部分法律法规与财税改革有一些不适应之处;少数部门担心改革“影响既得利益”。对此,应尽快对有关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完善,并正确引导舆论,冲破既得利益的樊篱,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