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财经报|全力推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访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

来源:湖南省财政厅 发布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

  不沿边、不靠海,地处我国中部的湖南省近年来不断突破地理区位局限,在对外开放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刚刚在长沙闭幕、规模再创新高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便是最新例证。

  湖南财政如何精准赋能、全力推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交出一份有份量的财政“答卷”?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

  记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长沙也迎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请谈谈博览会的情况和亮点。财政在支持本次博览会上做了哪些工作?

  刘文杰: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八大行动”具体举措,已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最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

  作为湖南财政部门,参与了博览会从筹备到举办的全过程,感受很深,本届博览会有不少亮点和突破,主要如下:

  一是规格越来越高。国家副主席韩正、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向中非妇女论坛发表视频致辞。53个非洲国家,12个国际组织,30个国内省区市,1700余家中非企业、商协会和金融机构踊跃参会,近130名非洲国家部级官员、驻华大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外宾达1700人、内宾超1万人。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主展馆共设“六馆一区”,展览面积达10万平米,较上届增加近3万平米。来自29个非洲国家的近1600类商品参展,较上届增长166%,咖啡、腰果、木雕、鲜花、宝石等非洲特色产品集中亮相。参展商达1500家,较上届增长70%,到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达9000人,观展人次突破10万。

  三是效果越来越显著。各方签约项目累计120个、金额103亿美元,馆内累计意向成交额4亿美元,较上届翻番。34项合作成果集中发布,涵盖研究报告、标准规范、声明倡议等8大类,首次发布中非贸易指数,再次发布中非经贸关系报告。马拉维共和国长沙总领事馆在会期内揭牌开馆。

  四是新闻宣传越来越受关注。本届博览会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外媒体689名记者参与报道,推出报道1700余篇,全网总点击量超7亿次。特别是中国财经报首次组团采访报道,我们对此深表感谢。

  省财政厅全力支持举办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一是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加强经费保障,按照“累进激励+目标约束”总体思路推动市场化办展,全力支持做好政府采购。二是高规格做好对口接待。本次博览会得到了财政部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3个国际组织和财政部相关司局参会。其中,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强武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特别顾问陈仕萍、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参加分论坛并发言,扩大了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邀请新开发银行赴常德、岳阳实地考察项目,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邀请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副主任张敏文一行调研我省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工作,推动对非培训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记者:请您介绍近年来湖南财政在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哪些举措、成效、经验,未来还有哪些安排?

  刘文杰: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对湖南提出了“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要求。三年来,湖南省财政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升效能,以“四个强化”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一是强化投入保障。省级设立开放型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规模由2020年的14亿元增长到今年的19.5亿元,2020-2022年,共计安排中央、省级资金61.9亿元支持我省内外贸发展,较好地保障了资金需求。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突出保主体,完善中小微外贸企业“两单”融资办法,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突出搭平台,聚焦自贸区和对非经贸两大国家级平台,出台自贸区发展19条财政政策,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2019-2022年,湖南对非出口年均增长31.6%,总量自2020年起跃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突出畅通道,构建长沙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岳阳江海联运、株洲(联动衡阳)湘粤非铁海联运和怀化东盟货运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政策体系,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开展县域物流体系整合试点。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强化内外贸协同,加快内外贸标准一体化,推动实现“一次认证、多国认可”,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推动外贸企业与国内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帮助外贸企业缓解外需不振困难。强化央地协同,加强中央和省级资金、政策协同,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联动发力。强化财金协同,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协同运用,创新支持方式,通过风险补偿、财政贴息、专项债券等措施,调动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支持内外贸发展积极性。

  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正向激励,主要是对项目储备好、支出进度好、使用效果好的地区加大支持力度。负面约束,主要是建立负面清单,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推动内外贸提质增效,支持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全力推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记者:自贸试验区是开放高地的桥头堡。请谈谈湖南财政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文杰:2021年,省财政厅联合省商务厅出台《支持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措施(试行)》(湘财外〔2021〕34号),为自贸区量身打造财政支持政策,该政策共包括19条具体措施,重点聚焦“改革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中非经贸深度合作”“贸易投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提升水平”“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等8个方面,探索建立经济贡献与产业政策协同机制、资金投入与经济贡献挂钩机制。

  2022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93亿元,2020-2022年累计安排专项债券190.7亿元,34号文件全面兑现落实落地。2022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78.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省27.3%;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79.5%;新设立企业1.15万家,同比增长134%。

  近期,我厅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自贸区财政政策调研,尽快出台自贸区财政支持政策升级版,聚焦各片区产业特色,加大创新激励力度,提升片区市场主体获得感,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亮点纷呈。省财政采取了哪些支持措施?

  刘文杰:2020年以来,为应对稳外贸压力,省财政累计安排外贸促进资金14.07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外贸稳增长、出口融资贴息、扩大进口等。2022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关口,换算成人民币达到7058.2亿元,同比增长20.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近三年年均增长17.6%,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2位。

  一是优化外贸融资服务。2023年,修订出台《湖南省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便利优惠融资办法》,按照“优服务、控风险”的原则,设立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引导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将担保费率由不高于2%降低至原则上不超过1%。取消风险补偿金启动门槛,设置年度内单家担保公司补偿上限,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为有“出口订单”和“出口信保保单”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无抵押式”融资服务。

  二是巩固出口信保作用。联合省商务厅出台《2022年湖南省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政策》,对出口总额在6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省财政对保费予以全额支持;积极扩大一般企业保费支持范围,并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贴息进行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保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更多小微企业服务。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汇率避险。设立5000万元的汇率避险产品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支持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降低出口企业运用汇率避险产品成本,减少因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四是扩大鼓励类进口商品。修订《湖南省鼓励类进口商品目录》,将进口需求和带动潜力比较大的产品纳入目录范围。鼓励消费类产品进口,服务湖南消费升级;支持扩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服务中非经贸深度合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