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奋进 实现资产管理大突破
市行资处主任 陈定宝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和资产收益的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2008年10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为此,市行资处将围绕以下思路开展工作:牢牢把握“一条主线”,正确处理 “三个关系”,重点突破“三项工作”。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立足财政管理全局,摸清家底,健全制度,科学管理,经营资产。以财政管理总揽资产管理,以制度规程的完善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以产权的管理带动资产的全方位管理,以资产的基础管理对接预算管理,以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以资产的盘活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
正确处理 “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财政资产管理与单位资产管理的关系。这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行政单位资产通过财政资金安排转为物资后,仍然不能脱离政府的监管,单位只是在具体使用和占有方面来管理,处置和处理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批准,不得擅自进行。财政部门要立足全局,把国有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宏观管理,监控资产是否配置恰当、使用合理、处置合规。二是处理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资产管理是对预算资金管理的细化和延伸,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基础性工作。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改变“重增量、轻存量,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使政府的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要通过对存量资产的有效监控,动态掌握资产的种类、数量、使用状态等信息,建立健全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推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三是处理好资产管理与财政体制改革的关系。这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从部门预算改革看,只有把资产管理搞好,才能核实部门预算,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从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看,只有掌握资产处置和有偿使用的底数,才能有效把握非税收入流向,进行有效征管;从政府采购改革看,只有掌握单位采购的必要性和采购的数量、标准、规模,才能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和效果;从集中支付改革等方面看,也需要以加强资产管理来作支撑。为此,我们将加强资产管理,跟上财政改革的步伐,服务公共财政建设。
重点突破“三项工作”: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构建科学管理资产的长效机制。逐步制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实施办法、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完善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资产使用管理办法、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等。同时,规范审批、核准、备案等管理方式,通过制度管理来构建科学管理资产的长效机制,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户进行联网,建立数据库,实现实时、动态、在线管理,从源头上管理好国有资产。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和信息录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补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三是以优化整合资产为突破口,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要以调剂使用办公场地为重点,优化整合资产。对市直单位办公楼配置、使用情况进行一次重点调研,配合发改委做好办公楼建设前置性审核工作。按照“存量调整、兼顾公平、有效利用、节减支出”的原则,推行“统建统用、集中办公”的办公模式,推动不同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共享共用机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按照财政部的规定,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加强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要加强对市直单位公房使用和处置的监管。有效遏制擅自处置公房的行为。要严把资产处置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严格按程序进行。同时,进一步规范车辆控购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