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建设

财政精神”表述语解读选登

来源:岳阳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03-21 浏览次数

重庆市财政局“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立身于财 立财于政 立政于信 立信于民

  立身于财:这是针对财政干部而言。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在社会事务中的位置,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立财于政:这是针对财政涵义而言。财是手段,政是目的。立财于政应当成为一切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政于信:这是针对财政部门而言。公信是立政之本,公信不立,人心难聚。财政部门要立政于信,不断提高理财水平,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立信于民:这是针对财政工作而言。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应该像沈浩同志干的那样:诚于信,敏于行,言行一致,取信于民,忠诚于党。

  二、生财有道 聚财有度 用财有止 管财有方

  这条表述语是对老一辈财政人所提出的财政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从总体上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和财政管理的科学理念。

  三、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求实创新 服务人民

  这条表述语是从1942年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发展而来,它反映了财政工作的内在规律,带有普遍性,因此仍不过时,能够指导财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继往开来。

  四、忠诚 敬业 廉洁 为民

  忠诚指全国财政人要忠于党、忠于中央政权;敬业是指要殚精竭虑、兢兢业业的做好财政本职工作;廉洁是指做好财政工作时,要做到两袖清风,不贪不占;为民是指财政工作要以人为本,落实民生政策,为人民服务。

  五、毫厘当思来之不易 言行必树财政形象

  “财政人”作为人民的当家理财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当秉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财为民所理的理念,工作生活中要不断增强“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的责任意识,时时刻刻都要树立好理财人的良好形象。

  毫厘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一名财政工作者应有的理念和责任意识,也是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基础。言行必树财政形象。形象是凝聚力,形象是战斗力,形象是号召力。做为一名财政人,应当时刻做到“民主、原则、快捷、求精、创新、进取”,做政治品格的高尚者,做学识素养的修炼者,做踏实工作的耕耘者,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在工作与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展示出财政人的完美形象。

四川省财政厅“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理财为公 聚财为民 厚德载物 和谐安邦 

  “理财为公”突出为国理财,壮大国家经济实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聚财为民”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厚德载物”注重立行立德,坚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提升财政干部服务水平;“和谐安邦”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族团结复兴之志。

  二、理财为国 惠民固政 精打细算 厚德洁身

  1.理财为国:直示财政人的职责,并指出财政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但告诫财政人钱是国家的,权是人民的。“理财为国”,较之“为国理财”谦和且平仄与后三句相同。

  2.惠民固政:警示了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财政是庶政之母,财为固政之本的道理。

  3.精打细算:涵盖了“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全部内容的核心体现:精细理财。

  4.厚德洁身:表示财政工作权大、任重、难协调,须以德为先、以德服人。先做人,再做事;并特别强调要洁身自爱,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句短语,平仄基本都是“平平仄仄”,第二句和第四句基本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懂。

  三、服务为本 理财为公 精细为效 发展为先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工作理当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点,做到服务为本;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因此财政工作必须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真正做到理财为公;财政工作要崇尚实效,以较小的财政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必须精细化管理,务为实效;财政工作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每一笔财政资金都应为社会发展服务,以发展为先决条件。

  四、以财兴国 以政为民 以公立身以廉正行

  “以财兴国,以政为民”是财政的宏观价值取向,着重于表述财政在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职责担当。其中取“财”、“政”二字,鲜明地突出了财政的身份,是区别于其他的表述的重要标志;取“国”、“民”二字,明确地指出了财政服务的对象,是对财政职能最宏观的概括。

   “以公立身,以廉正行”是财政的微观价值取向,着重于表述财政在自身建设上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公”,取公共财政之“公”字,是对财政建设方向性的要求,既含“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意,又有公平、公正之意;“廉”,“廉洁”、“清廉”之意。由于财政工作的特殊性,“廉”是对规范财政行为、树立财政形象最重要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五、兴财聚财理好财 资政勤政促廉政             

  “兴财聚财理好财,资政勤政促廉政”,紧紧围绕财政职能职责,既对“财”与“政”二字内涵进行了分别解读,又巧妙阐述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精辟的总结了财政 “科学理财、资政勤政”的文化精髓。

  “财”字揭示了财政的专业职能——理财。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以“兴财”;科学治税,强化收入征管以“聚财”;增收节支,科学分配财力以“理财”。

  “政”字揭示了财政的核心职能——辅政。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以“资政”;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勤政”;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监管以“促廉”。

  “财”与“政”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政”不离“财”,“财”以辅“政”。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实力的壮大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政策的执行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持、调节作用。

贵州省财政厅“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透明 规范 协调 科学 高效 廉洁

  这既是财政工作总体要求,也是财政人在长期的财政工作实践中德工作总结。

  透明是指公开、明白、不隐藏。现代公共财政就是强调财政透明度原则。透明是和公正、公开分不开的。

  规范是指群体所认同、共同确立的道德、行为规则标准。

  协调是指和谐、统筹和均衡,既是手段也是目标。《道德经》云,“无为”即“道”,也即规律。儒家的中庸则强调,不偏不易,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审时度势,通数达变,适度的灵活处置,即为“协调”。可理解为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对立统一,系统思维,取中正、大众立场思维方式。

  科学就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态度、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

  高效就是效能高、良好沟通、执行力强。

  廉洁是财政人立身之本、做事之根,财政人须做到清、正、廉、洁。

  二、固本济民 俭德重效 慎微立廉 精进谋新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反映了公共财政的本质内容和工作宗旨;二、体现了财政发展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借鉴和传承;三、既是对广大财政工作者所表现出的职业精神和优秀品格的提炼和总结,同时也是对下一辈财政人树立正确事业观、价值观的勉励和倡导;四、既对近年来财政中心工作进行回顾,同时也对财政改革的未来予以展望;五、做到了内容精深和文字简约的有机结合:“固本济民”是根本,“俭德重效”是途径,“慎微立廉”是保障,“精进谋新”是延伸。

  “固本济民”涵盖公共财政收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固本”指坚实基础,源自我国古代治国方略,强调通过提升政府自身实力进而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这里特指财政工作培植财源;“济民”指使百姓安居乐业,充分反映出公共财政“利民济民”的基本属性和工作宗旨。

  “俭德重效”紧扣当前改革主题,突出反映财政科学化管理所秉承的理念和目标追求。“俭德”指节俭的品德,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重效”指注重效果和效率。

  “慎微立廉”体现了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主要内容。“慎微”指正确认识和处理细小的事项,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微不单是个人修身律己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待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立廉”指树立廉政风气。

  “精进谋新”是对我国财政工作的回顾和展望。“精进”指努力向上,精益求精。“谋新”指谋求创新,这是财政改革与发展活的灵魂。

  三、忠诚崇德 奉公为民 求是尚俭 精进创新

  首先,要忠诚于党的事业,注重政治品德的培养和坚守,所以要“忠诚崇德”;其次,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体是百姓、是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要“奉公为民”;再其次,财政是个大蛋糕,刚性需求是基本特点,勤俭节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优良传统,所以要“求是尚俭”。最后,科学化精细化是财政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要“精进创新”。

  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关联,“忠诚崇德”是思想基础,“奉公为民”执政方法,“求是尚俭”是工作方法,“精进创新”是未来发展。”更深一层来讲,“忠诚”是财政作为庶政之母属性对财政人的政治要求。“为民”是公共财政属性对财政人服务对象的态度,是党的宗旨体现,也是民生财政、以民为本思想的贯彻。“尚俭”是我党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传承,理财者勤俭节约,“则财恒足矣”。“创新”是与时俱进,是不断更新理财观念、不断改进财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建立新的生财聚财用财机制等。

  四、忠诚于心 理财于公 传承于精 开创于时

  “忠诚于心”体现了财政人廉洁自律,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于平淡,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

  “理财于公”突显公共财政的特点,将财政资金广泛用于公共事业,更好地惠及民生。充分体现公众、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财政。

  “传承于精”要求财政干部继承和发扬财政的优良传统,永不自满、追求卓越,工作上力求真实、准确、完整,精益求精,体现了对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开创于时”要求财政干部结合时代要求,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体现了财政干部不断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风尚。

  五、聚财兴政 经是济民

  聚财兴政——增收聚财、固本强基,体现了财政的基本职能,聚财可昌国运。

  经是济民——是财政宗旨、职能、人文等全部内涵的集成和概括,是区别其他行业的显著标志,也是独具财政特色的最高精神境界。“经”和“济”是方略、是过程,即如何科学兴财、合理聚财、正确用财、严格管财;“是”是职责、是要求,既如何依法理财、厚生惠民。财力乃国力之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国家才能强大,人民才能得到实惠;“民”是对象、是目的,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云南省财政厅“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财济斯民兴盛世;政行大道通天下。

  “财济斯民兴盛世”揭示了公共财政的核心和实质,提出了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政行大道通天下”突出了阳光财政的特征和精髓,彰显了财政工作的最终目标。

  现代中国的财政人要通过多种手段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加强公共服务投入等进行“财济斯民”,同时在财政权力运行的各个阶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进“政行大道”,努力实现“兴盛世”、“通天下”。这不仅是一种古代传统思想的秉承,更是一种现代文明精神的弘扬。

  “斯民”为百姓,民众,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的群体,也是国家政局中最坚实的基础。《孟子·万章》:“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大道”是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代表着正途和真理,也指颠扑不破的治世原则和自然法则。《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上句首嵌合一个“财”字,下句首嵌合一个“政”字,上下对仗,前后相承,言简意赅,语近旨远,具有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

  二、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序,用财有据

      生财有道。就是在财政规章中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理清财政来源渠道。

  聚财有方。就是要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和投融资环境建设。

  理财有序。既要依法征税、加强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也要确保不收过头税,支持财税增长率高的企业做大做强。

  用财有据。切实树立“花了钱要办好事、花少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的理念,确保科学用财、合理用财。

  三、善收支、惠民生,强懿德、固国本

  善收支,科学理财为根本,不仅会理财,而且善理财,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理财有方、用财有效。

  惠民生,为民理财是宗旨,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民治,则天下治,民安,则社稷安。

  强懿德,谨记厚德载物的古训,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立德坚定不移,养德锲而不舍

  固国本,财政事关国家利益、民生大计,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物质保证。善收支、惠民生、强懿德,方能固国本。则国富民强,众安道泰。

  四、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利民惠民为民富民。

  《大学》里有段论述理财的话,即“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意思是,创造财富的人多,消耗财富的人少,管钱的人很勤快,花钱的人很谨慎,则天下财富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财政工作,只有生好财,才有条件聚好财、理好财并用好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从财力上确保和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财政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即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五、兴国为民,依法公正,科学精细,廉洁高效。

  “兴国为民”是财政精神的核心,是财政人的最终使命和目标,体现着财政人讲政治、顾大局、重原则的最高态度,也是其的道德底线,展现着财政人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同呼吸,勇担时代使命的勇气和责任。

  “依法公正”是财政精神的保障,也是其内在最深刻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巩固全民保障基础,公平分配财富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另一方面需要推动阳光财政改革,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促进法治文明建设,从而使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成果为全民所共享。

  “科学精细”是财政精神的特征,也是财政人完成国家使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也是其行业特性使然。要求财政人必须与时代同步,敞开胸襟,开拓眼界,不断更新工作观念,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管理方式。

  “廉洁高效”是财政精神的精髓。廉洁和高效是社会公众对于财政人的最重要、最鲜明的职业操守要求,也是财政人示忠于国、取信于民的实质基础和保证。

  “兴国为民”为脑,“依法公正”入心,“科学精细”着手,“廉洁高效”立足,四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深入浅出,完整地诠释了财政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对于财政人有着极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推动财政事业积极向上发展。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团结拼搏 克难奋进 开拓创新 情系于民

  团结拼搏:是财政永葆战斗力的基石,永结凝聚力的灵魂。

  克难奋进:体现了财政人不惧困难的奋斗精神。

  开拓创新:是几代财政人奋斗精神的体现,更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反映。

  情系于民:必须常怀为民理财之心、常为造福于民之事、常记情系于民之责。

  二、服务发展 团结和谐 依法理财 高效廉洁

  服务发展:作为政府的助手,财政必须将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重大作用,集中财力、攻坚克难,将党和政府的意图谋划好、实现好,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团结和谐:只有广大财政人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形成合力,才能创一流业绩,塑一流队伍。只有团结才能和谐,只有和谐才能推进全面发展,事业全面昌盛,因此,团结和谐是财政事业的精神动力,是财政工作的前提。

  依法理财:依法理财是提升财政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障财政职能更好发挥的现实需求。要主动掌握财政运行规律,将政策掌握好、执行好,做到按章办事,依法理财,提升财政工作执行力。

  高效廉洁:高效廉洁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府执政形象的必然要求。建设高效廉洁财政,必须强化财政人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廉政意识及效率意识,提高财政人的工作效率,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这是打造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群众拥护爱戴财政队伍的历史使命。

  三、静心精细 笃学守法 吃苦耐劳 求实创新

  静心是要求财政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好每项工作;精细是财政人的一种工作态度,要事事“精”、处处“细”。笃学守法就是要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政府部门为目标,要求每一位财政工作者通过学习提高业务,通过学习提升服务意识,通过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求实创新是指结合财政工作职能,要不断探索求新、创新提高。

陕西省财政厅“财政精神”表述语及解读

  一、理财兴财 为公为民

  理财兴财:“理财”,就是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把握好需要与可能、统筹全局与突出重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确保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兴财”,就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壮大财源,做大“蛋糕”,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使财政职能作用更加有效。

  为公为民:“为公”,就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举众人之力,办众人之事”,体现公共性,保障公平性,实践公益性,实现法治性,真正做到“取之于公众,用之于公益,定之于公决,受公众监督”。“为民”,就是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一切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为国理财 为民服务 公正清廉

  为国理财:财政工作要强基固本、广植财源,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民服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维护“人”、发展“人”。

  公正清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更多地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清廉是对财政工作者职业操守和道德的起码要求。

      三、为国理财 为民服务 尚德重法 聚用科学

  为国理财:财政部门就是要为国家的发展利益而理财,以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为民服务:为民服务是财政工作的最终目标。财政部门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确把握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将为民服务作为理财宗旨。

  尚德重法:尚德重法是财政部门和财政人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依据。要加强德性、德心和德行的培养,要严格按照法的规定以及法的宗旨和原则办事。

  聚用科学:聚用科学是财政工作必然要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具体运用和落实在收与支、聚与用的各项工作中,按照聚用科学的原则,全面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四、聚财有度 用财有道 助推发展 服务民生

  聚财有度:要求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规模要掌握好分寸,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收入的可能,防止涸泽而渔、寅吃卯粮;也要考虑政府履行职能的资金需要,防止因财政收入规模过少使政府财务状况恶化,调控经济的能力降低。

  用财有道:要求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各个事项的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优先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要提高效率,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助推发展:财政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支持、调控经济发展是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服务民生: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五、为公理财 为民服务

  “为公理财”是财政工作的基石和手段,“为民服务”是财政工作的终极目标和灵魂。

  “为公理财”:体现了广大财政工作者一贯秉持的为国、为民理财的立场和宗旨,是“忠诚”和“责任”在财政工作中的最好诠释。“为民服务”:强调财政人要心怀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察民情、解民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