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财政支出为27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8%。主要支出科目如下:一般公共服务40.2亿元,同比增长12%;公共安全13.7亿元,同比增长16.6%;教育49亿元,同比增长11.6%;科学技术3亿元,同比增长9.7%;文化体育与传媒3.3亿元,同比增长14.3%;社会保障和就业49.3亿元,同比增长18%;医疗卫生25亿元,同比增长13.7%;节能环保6.1亿元,同比增长25.9%;城乡社区事务16.9亿元,同比增长22%;农林水事务36.1亿元,同比增长25.7%;交通运输7.3亿元,同比增长56.1%;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6亿元,同比增长32.1%;住房保障支出10.7亿元,同比增长35%。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与民生相关的支出199.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2%。农林水事务支出36.1亿元,重点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支持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推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教育支出49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舍改造、弱势群体助学帮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与发展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3亿元,主要用于健全社保和就业体系,提高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补差标准,以及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加大抚恤优抚、军转安置、社会救助、慈善福利投入;医疗卫生支出25亿元,主要用于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住房保障支出10.7亿元,较好地推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亿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等。市本级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支出3.4亿元,主要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绿化维护、市政道路养护、公共交通提质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进一步加大了省市实事项目资金的筹措和监管力度,保障实事项目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