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岳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岳阳财政“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综合规划科 发布时间:2016-05-30 浏览次数

岳财发〔2016〕5号

 

各县市区财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岳阳财政“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局党组审查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局综合规划科反映。

岳阳市财政局

2016年5月23日


岳阳财政“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岳阳奋力开启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关键期。根据《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我市财政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对于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实现财政改革发展预期目标,服务“一极三宜”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财政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财政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形势最严峻的五年,也是我市财政发展最快、民生得实惠最多、公共财政特色最彰显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财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积极克服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科学组织收入,主动培植财源,推动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呈现出“三量齐升”的良好局面。一是收支总量提升。财政收入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139.6亿元增加到2015年302.8亿元,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51.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亿元,年均增长19.8%。财政支出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2010年的165.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75.8亿元,年均增长17.8%。县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过10亿元,其中2个过20亿元。二是收支质量提升。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7.2%上升到“十二五”末42.3%,提升了5.1个百分点;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5%,提高了1.4个百分点。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性支出得到较好控制,重点支出保障有力。2015年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27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73.4%,比2010年提高65.8个百分点。“三公”经费连续5年只减不增。三是收支均量提升。全市人均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550元提高到2015年的5380元,增长了111%;人均财政支出由3019元提高到6676元,增长121%。

(二)服务发展彰显新作为。发挥财政精准调控优势,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是做好向上争资文章。积极做活洞庭湖区、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和炼油企业密集区等特色文章,全力以赴抓机遇、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五年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903.7亿元。二是落实减税清费政策。从2013年起,我市先后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启动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5亿元以上,减税面达到90%以上。严格落实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各项优惠政策,定期向社会公开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政府性基金项目清单,减轻企业税负,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和落实各项财税扶持办法,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深入开展重点民营企业三年帮扶行动,出台《岳阳市民营企业重点帮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整合筹措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推荐汨罗市、临湘市、云溪区入选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四是助推重大项目建设。保持适度财政投资规模,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重点保障铁路、公路、机场、水利、“135”工程、“两房两棚、两供两治”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大PPP推广运用力度,建立了全市PPP项目库,一批项目进入全国、全省示范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运营。

(三)支持“三农”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支持粮食生产。启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统筹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支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五年来累计投入8.02亿元,支持5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临湘市成为全省第一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财银保”项目试点县。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升级版”。支持推进粮油“千亿产业工程”,推动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稳步开展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试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险种达到20个,增设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初步构建起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网”。成立了湖南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实现市县融资担保体系全覆盖,帮助缓解县市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市级财政扶贫资金预算,2015年市财政扶贫资金预算1480万元。逐年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推进扶贫攻坚。支持实施移民后扶政策,改善移民生活条件。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扩大集中连村建设试点范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垫交农业税费债务化解工作。农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由2011年的村均5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7万元。

(四)民生保障实现新提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突围,彰显了公共财政的民生民本特色。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5年全市教育支出达到52.8亿元,五年内年均增长14.4%,促进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支持开展营养餐、校车安全、高校化债、回购社会化学生公寓和食堂等行动。教育资助制度实现各个教育阶段的全覆盖。为原民办(代课)教师及乡村医生发放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持“十一连调”,2015年市本级月人均水平达到2167元,全市人平达到179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农村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年补助分别达到4800元/人和2900元/人,五年间分别增加1680元和1660元。支持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三是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所有县市全部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片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人才津贴制度。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保障计划生育对象权益。四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五年来市财政累计筹措6.78亿元,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人才培养,促进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在全省市州中首个设立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资金,每年筹集铁山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已筹资1亿多元。支持湘江污染防治一号工程、“洞庭风雷”行动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攻坚行动,支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农村环境整治攻坚,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农村村民规范建房,推进了城乡环境建设。

(五)财税改革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破除发展桎梏。一是预算管理改革取得突破。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已纳入预算,市直257家单位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市本级建立了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主,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的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预算公开实行负面清单,涉密事项上清单,清单之外全公开。稳步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目标覆盖所有财政支出,绩效自评覆盖所有一级预算部门和所有1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评价结果得到有效运用。二是收入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建立财税收入调度机制,确保各项收入依法征收、按时入库、应收尽收。全面执行非税收入新的成本率,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了一批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将基金收入科目列入了财政公共预算科目。调整了中心城区财政体制。开展了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维护了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三是资金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已覆盖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基本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市本级在保障性住房后续服务、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等多领域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加强财政监督重点检查,强化对民生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持续开展重点专项监督检查和小金库治理,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四是债务管理改革全面加强。出台了政府性债务管理、举借申报和审批等制度,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推进融资平台整合转型,资金账户实行“双控”管理。市本级试编了权责发生制财政综合财务报告。完成了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稳步推进存量债务置换,防范财政风险。

(六)财政管理开创新局面。坚持通过规范管理提效益、增活力、促发展,切实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一是注重依法理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公开财政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探索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创建。二是注重监督管理。扩大评审范围,五年全市完成投资评审金额122.2亿元,节约财政投资23.67亿元,平均审减率达19.36%。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全面完成了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制定出台了市直单位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外宾接待经费等管理办法,规范办公性行政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从严控制行政成本。三是注重夯实基础。全面推进会计制度实施,加强了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会计行业监管和继续教育,增强了会计在维护财经秩序中的基础地位。四是注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狠抓源头防腐治腐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激发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调动老干、团委、妇联和工会的积极性,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促进了机关文化建设。市财政局获评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五年来,全市财政工作成绩斐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坚持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民生为本,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力倾斜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三是坚持创新为要,大力推进财政改革,推动财政运行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坚持作风为本,倡导规矩做人、规范干事、规程理财,着力打造廉洁高效干部队伍。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财政收入规模虽较大,但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财力不宽、竞争不小;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严管理干部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需要在“十三五”时期,通过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的形势判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爬坡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加快“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集聚优势,全力推进财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机遇需要把握

一是宏观经济有利形势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国际市场将进一步活跃,新一轮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组织变革将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从国内看,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政治的长治久安,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点战略布局,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我市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战略部署,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区一港四口岸”开放平台基本建成,水陆空一体交通发展优势显现;石化、食品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园区建设快速扩张,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

四是财税体制改革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财税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红利逐步释放,税收体制和财政体制的逐步理顺,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争取上级更多的财力支持。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是财政职能回归的窗口期,财政职能将由政府的“管家”向参与国家治理转变,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职能更加强化,财政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二)挑战需要应对

一是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新型竞合成为国际发展大势。特别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快“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周边国家依靠低成本优势吸引传统劳动密切型产业集聚,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周边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经济虽然保持较快发展,但总体经济结构上仍不合理,财源基础不够稳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转型滞后,新型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过度依赖少数骨干企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地方收入结构不优,存在地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低、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低、税收占地方收入比重低“三低”状况。县域经济发展乏力,产业同质竞争,对全市财政经济的贡献力不大。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方面,“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增财政收入保持个位数增长或将成为一种常态,个别基础条件差、结构调整慢的县市区甚至可能出现增长停滞或负增长。另一方面,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支出刚性攀升,财政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全市财政收支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四是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时期,财税改革由小步慢跑、边试边行的探索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立体推进的快车道,建立现代制度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改革任务异常艰巨。特别是改革利益诉求更加分化、推进策略更加灵活、任务更加多元,要凝聚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很大。

三、“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按照“四个全面”、“五化同步”、“三量齐升”要求,紧扣“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以提高质量、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快建设财政强市,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管理模式,提升“一极三宜”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好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二)奋斗目标

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我市财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合理确定“十三五”财政发展的奋斗目标。

1、加快建设财政强市。财政收入实现中高速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年均增长11%左右测算,到2020年达到510亿元。将提高收入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达到210亿元;增量中的税收占比要达到60%以上,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要达到80%以上,实现由财政大市向财政强市转变。优化支出结构,到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60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重达到55%。

2、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管理模式。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改革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推进收入管理、预算管理、体制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四大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代财政制度。力争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

3、加快提升“一极三宜”服务水平。集中财力办大事,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加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统筹使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推广运用PPP模式,全力保障全市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资金需求。

4、加快推进文明机关创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发挥财政文化示范引导作用,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促进素质大提高、作风大转变、环境大改善、社会大和谐、发展大提速,力争“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岳阳市部分财政指标“十三五”奋斗目标汇总表

指标范畴

指标名称

2015年状况

(亿元、%)

增幅

2020年目标(亿元、%)

指标属性

加快建设财政强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2.8247

11%左右

510

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

128.0248

10%左右

210

预期性

地方收入增量中的税收占比

57.4

60

约束性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77.4

80

约束性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75.8048

600

预期性

民生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

73.4

75

约束性

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比重

54.8

55

约束性

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改革重点任务

按要求全面完成

描述性

现代财政制度

按要求基本建成

描述性

加快建设文明机关

文明单位创建

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

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

描述性

四、“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强财源,支持打造岳阳极化发展新优势

紧扣全市“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全国大江大湖名城、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环湖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地方财源体系,发挥财政调节作用,全力服务“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

1、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强化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大力整合财政资源,集中财力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形成稳增长的强大动力。支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消费热点,通过支持扩大消费拉动财政增收。围绕“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支持夯实开放发展平台,支持对接“一带一路”,支持沿江开发开放,有效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2、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综合运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新型化。整合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持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扶持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整合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加快服务业发展。

3、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高科技产业、科技园区聚集。分类整合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探索采用引导性支持方式,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攻关工程,支持巴陵人才工程,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二)强统筹,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1、突出支持中心城区建设。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通过有限合伙制与银行合作,撬动配套建设贷款资金,支持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城市提质扩城工程,支持十大片区棚户区(旧城)改造,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支持“四湖两河”水系生态保护和治理,支持“一环十射、纵横交错”道路网络建设,支持交通换乘枢纽、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交通发展,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核三片区”都市发展格局。

2、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建设。支持县市区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筹集城镇建设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地方发债资金向城镇化建设倾斜,提高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城镇公共服务和民生项目比例。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实施。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以及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支持服务“三农”发展。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财政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机制创新,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和资金整合力度,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强保障,着力提升财政公共服务新水平

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完善财政投入方式,支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努力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和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津补贴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平收入分配。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整合环保类专项资金,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高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的合力。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缴多得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采用购买服务、股权合作、基金运作等方式,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健康养老服务。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就业的财税扶持政策,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关系和谐。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运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盘活存量房,支持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

3、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求,加大“平安岳阳”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支持基层警务、社区矫正等设施标准化建设,改善基层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条件。支持减灾防灾、安全生产、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体系建设。

(四)优机制,全面深化财税改革

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财政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1、深化收入管理机制改革。有序推进税制改革,按照中央税制改革部署省市要求,全面推开“营改增”,主动跟进和全面落实资源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税和房地产税改革。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健全综合治税体系,促进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创新财源涵养模式,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财税优惠政策,构建科学规范的财政收入管理机制。

2、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完善涉密信息清单管理制度,清单外所有财政事项全范围、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公开,构建阳光财政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预算编制规程,健全常态化统筹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项目预算机制,实现政策目标、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之间的衔接与统一。严控债务风险,从新增债务控制、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入手规范债务管理,全面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强化政府性债务的考核问责,完成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造;加大PPP推广运用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3、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好市、区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管理体制,理顺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各区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市、区财政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能力。完善一般转移支付体系,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因素分配办法与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地区间发展均衡化。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批、评审、分配,提高透明度、规范性和使用绩效。支持县市区根据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财政预决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债务管理制度联动改革。

4、深化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对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绩效评价,规范第三方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财政监督,构建预算编制同步监督、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和监督成果综合运用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从管资产转向以管资本为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投资评审制度,前移评审关口,扩大评审范围,形成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与投资评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机制。推动政府采购转型,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采购需求管理、履约验收和绩效评价,实现政府采购从程序导向向程序与结果并重转变。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基本做到“应买尽买”。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推进政府会计体系改革,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会计行业监管,深化会计行政审批改革,引导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发挥会计在维护正常财经秩序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优运行,全面规范财政管理

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领域优化财政运行,规范财政管理。

1、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以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为重点,推进依法理财。完善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执法监督。加强财政性文件管理,依法办理财政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深入开展财政“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2、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构建“六位一体”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有效制衡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将内控制度嵌入业务流程,实现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流程统一,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内部控制建设基本体系。

3、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完善财政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功能。推进财政综合办公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战略打造数字财政,建立大平台,实行大集中,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抓好网络安全建设,以信息化规范理财行为,推进现代财政建设。

(六)优形象,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财政文化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载体,深入实施“做有品位的人,干有品质的事,打造品牌财政”的“三品文化”工程,将文明创建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具有部门特色的财政文化,形成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财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加强财政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建设。积极举办各种专题学习培训班,开展财税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奖惩激励机制,落实干部学习成长激励措施和交流轮岗等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规程,简化工作环节,推动财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作风转变。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完善财政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机制,严格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和财政干部政治生命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