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岳阳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民生工作,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配合联动,逐步加以解决。市财政局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做好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相关工作,责无旁贷。
近年来,市财政积极履行职能,大力支持我市医疗、医保、医药和卫生体制改革,在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据统计,2019年,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为52亿元,其中市本级10.3亿元(包括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事务、行政事业单位医疗、财政对医保基金的补助、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医疗及其他卫生健康事务支出等)。2016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卫生计生健康事业费3500万元。2017年市财政通过政府性债券安排市中心医院建设资金5650万元、市中医院科技大楼建设资金2000万元和市二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大楼建设资金1000万元;2018年安排市一医院南院搬迁及传染病防治专项资金1100万元、市中医院综合科技大楼建设资金4000万元;2019年安排市一医院南院建设资金1800万元。安排市本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专项1000万元。2017年-2019年,每年安排市直6家公立医院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000万元。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迁建,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相关项目土地成本。随着市中心医院建设的核准,今后,市财政还将在我市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上陆续投入更多资金。
2、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2019年,我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从37元/人年提高到65元/人年,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从13000元提高到14000元,大病保险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和城乡低保对象,其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还可以降低50%,这类人群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累计可达90%。
3、推进医联体建设。支持全市建立医联体156家,其中城市医联体12家,县级医共体6家,专科联盟5家。2018年,市政府决定将原市三医院并入市一医院,成立市一医院南院,组建了市一医院医疗集团,整合了我市的医疗资源,提升了我市的医疗水平,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
4、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配合市卫计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付费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市卫计委在全市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077个,常住人口签约率达35.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9.9%。
5、提升基层能力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强化县市区财政配套,对全市建制村中的1392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消除了我市村卫生室“空白村”。
6、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7年-2019年,每年安排市直6家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000万元。配合市卫计委对全市50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了公立医院的以药补医机制;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落实了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联合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印发了《岳阳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选择华容县进行试点,严禁医院薪酬收入与医院经营收入挂钩,对华容县公立医院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
今后,我们将积极配合市卫健、医保、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争落实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强化对公立医院的债务化解,确保我市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积极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严禁医院薪酬收入与医院经营收入挂钩,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减少和杜绝乱开药和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加快全市医联体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的医疗能力和医疗水平。
4、支持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
5、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形成改革合力,不断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感谢你们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岳阳市财政局
2020年7月13日
承办负责人:何 斌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何珊明;0730—885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