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把财政基层培训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升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抓手,通过集中面授、送培下乡、以会代训等方式,近四年累计培训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51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农村财政财会人员的战斗力。
(一)摸清培训需求。2010年,该县财政局联合纪委监察、经管等部门,深入全县乡镇、村级开展财政基层培训专题调查,分析了全县农村财政财会人员的队伍结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情况和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状况,争取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主持召开培训工作协调会,成立领导班子,下发培训通知,召开会议进行了重点部署;县财政局组成专职工作班子,制订了实施方案,并通过政府网站、本土媒体等平台,将培训精神和要求层层贯彻到了每一个乡镇和每一名参训对象。
(二)做足培训准备。一是方案考虑全。在规划制订上,按照“三年一轮训”的要求,分年度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人数,至2012年,已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在培训内容上,既安排了财政支农政策、村账乡代理等政策和业务操作内容,又将涉农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等纳入培训范畴。在培训时间上,尽量错开农忙时节,实行分期分批集中封闭式培训后,分散由各乡镇财政所组织参训人员到“村账乡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实训操作,保证了培训课时。二是师资配备优。从财政内部挑选4名干部分别担任支农政策讲解员、会计业务培训员,从县纪委、组织部、党校邀请3名领导担任政治理论教师,从县农村办、经管局挑选出2名同志讲村级产业发展和民主管理,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三是教材编写实。除了使用财政部、省财政厅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外,结合平江实际,每年组织力量编印《平江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读本》等“土教材”,且做到人手一册。四是经费保障足。每年安排培训经费50万元,专项用于支付场租费、资料费、培训人员食宿费和交通费等。
(三)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教学形式,提高培训实效。一是“请上来”培训。2010 -2012年,以县委党校为阵地,集中组织开展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轮训,三年共开班26期,培训人员3127人,实现了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同时广泛应用案例讲解、幻灯演示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二是送训下乡。为了方便学员参训、降低培训成本,今年以撤区并乡前的区为单位,确定了8个乡镇培训点,采取“送训下乡”的方式,就近就地培训人员980余人。三是以会代训。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会、座谈会,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冲电”。仅2012年,“以会代训”乡镇财政干部410人次。四是对口帮扶。建立财政所业务对口帮扶机制,抽调业务精干到乡镇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业务辅导和现场示范,帮助培训对象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提升工作水平。五是鼓励交流。组织学员到“村账乡代理”先进财政所观摩、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察等户外活动,公开授课教师电话,随时解答培训对象疑难问题,调动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培训管理。抓好教学管理。每期培训都举行开班仪式,进行培训动员,明确纪律要求。每期培训后,发出调查问卷,组织学员进行讨论、评比、考试、小结,期期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加强考核管理。将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由函授站、会计管理股负责对各乡镇组织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考核,通过奖优罚劣,确保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优化后勤管理。建立从报名、食宿、课堂纪律到往返交通等全过程的服务管理机制,让参训人员学得安心、学得用心,受到了学员的好评。(平江县财政局办公室)